丫丫电子书 >> 游戏竞技 >> 货币战争TXT下载 >> 货币战争章节列表 >> 货币战争最新章节

正文 第六章 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

作者:宋鸿兵 下载:货币战争TXT下载
    “金融资本势力有一个极为长远的的计划它旨在建立一个金融系统来控制世界一个被少数人控制的、能够主宰政治体制和世界经济的(机制)。

    这个系统是以封建专制的模式被中央银行家们所控制它们通过频繁的会议所达成的秘密协议来进行协调。

    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这是一家私有的银行而控制它的中央银行们本身也同样是私有公司。

    每个中央银行都致力于通过控制财政贷款、操纵外汇交易、影响国家经济活动水平、在商业领域对保持合作的政治家提供回报等方式来控制各自的政府。”[6.1]

    乔治城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卡洛.奎格雷1966

    本章导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世界政府”、“世界货币”之类的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果没有相关的历史背景您将非常可能把这样的提法当成普通的新闻炒作其实一个巨大的计划正在启动。令人忧虑的是中国对此仍然知之甚少。

    1944年7月当整个欧亚大6还被满天的烽火所笼罩就在英美在欧洲大6开辟第二战场后仅一个多月来自世界各地的44个国家的代表来到美国新罕布什内尔州的著名度假胜地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蓝图。国际银行家们开始实施他们策划已久的计划:控制全世界的货币行!

    此时的国际银行家们已经建立起一系列核心的组织机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协会(Roya1 Instituteof Internationa1 affairs)和美国外交协会(netRe1ations)。后来由这两个核心机构又衍生出两个新的分支:经济领域由彼尔德伯格俱乐部(Bi1derberg group)执掌大政方针负责政治挂帅的是三边委员会(Tri1atera1 netittee)。

    这些组织的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由极少数英美精英分子所统治的世界政府和建立最终统一的世界货币行体系然后是对所有地球公民征收“世界税”这就是所谓“新世界秩序”(ne or1d order)!

    在这样的体系之下所有主权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内政决策权都必须被剥夺所有主权国家及其人民的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必须被操纵。被套在现代人民身上的枷锁不再是铁链而是债务。为了使每一个现代“奴隶”产生最大的效益粗放的经营管理必须向高效的科学“饲养”阶段过渡无现金社会、电子货币、国际统一的射频卡身份证(RFIdIdentifier)、人体内植入身份证等技术将成为最终把现代人变成“奴隶”的标志。依靠射频识别技术国际银行家最终将可以监控每一个地球人在任何时间的任何位置。当现金从社会中消失之后只需要轻敲几下计算机键盘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随时剥夺取得自己财富的权力。对于一切珍惜自由权力的人来说这是一幅级恐怖的景象。但对于国际银行家来说这才是“新世界秩序”的最高境界。

    精英们认为他们的计划不是“阴谋”而是“阳谋”(open netspiracy)。与传统阴谋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明确的领导机构只是“松散”的“志趣相投的社交圈子”。但是让普通人不安的是这些“志趣相投”的重量级人士似乎总是以牺牲普通人的利益来“充实”他们的“理想”。

    美国外交协会的创始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联盟的倡者豪斯上校就是这一计划在美国的一位重要操盘手。

    6.1“精神教父”豪斯上校

    “在华盛顿真正的统治者是看不见的他们从幕后来行使权力。”[6.2]

    费利克斯.佛兰克特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豪斯上校名叫爱德华.豪斯(eap;house)上校的称号是德克萨斯州州长对他在德州地方选举方面所作贡献的表彰。豪斯生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富裕的银行家的家庭豪斯的父亲托马斯在美国内战期间是欧洲罗斯切尔德家族的代理人。豪斯早年在英国读书和很多2o世纪初的美国银行家一样豪斯更愿意视英国为祖国并与英国的银行圈子保持着密切关系。

    1912年,豪斯表了一本后来引起史学家强烈兴趣的匿名小说《菲利浦.杜:管理者》(phi1ip dru: administrator)在小说中他构思了一个仁慈的独裁者掌握了美国两党的权力成立了中央银行实施了联邦累进收入所得税废除了保护性关税建立了社会安全体系组成了国际联盟(Leagueof nations)等。他在书中所“预测”的未来世界与后来美国所生的一切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其“预见力”直追凯恩斯。

    其实豪斯上校和凯恩斯所写的与其说是未来的预言书不如说是未来政策实施的计划书来得更加准确。

    豪斯上校的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美国上流社会的瞩目书中对美国未来的预测与国际银行家所期望的高度吻合。豪斯上校很快成为精英圈子中的“精神教父”。为1912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提名问题民主党的大佬们专门安排豪斯上校“面试”候选人之一的威尔逊。当威尔逊来到豪斯在约纽的宾馆两人详谈了一个小时彼此深感相见恨晚用威尔逊自己的话说就是:“豪斯先生是我的第二秉性。他是我自己的另一个独立存在。他的想法和我的难以分别。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我会做他建议的一切事情。”[6.3]

    豪斯在政治家和银行家之间起着沟通与协调的作用威尔逊当选之前在华尔街银行家举行的宴会上豪斯向金融大佬们保证“民主党这头驴由威尔逊骑着决不会在路上尥蹶子的…谢夫、沃伯格、洛克菲勒、摩根等人都把希望寄托在豪斯身上。”[6.4]谢夫把豪斯比作摩西而自己和其他银行家就是亚伦。

    1912年11月的总统大选之后当选总统的威尔逊来到百慕大度假在此期间他仔细阅读了豪斯的《菲利浦.杜:管理者》。从1913年到1914年威尔逊的政策和立法几乎就是在翻版豪斯的小说。

    当1913年12月23日《美联储法案》通过后华尔街的银行家谢夫在写给豪斯的信中说:“我想对你在这次货币法案通过的过程中所做的默默而卓有成效的贡献道一声感谢。”[6.5]

    当完成建立私有的美国中央银行这一重任之后豪斯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国际事务。在欧美有着广泛人脉关系的豪斯很快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量级人物。“他(豪斯)和纽约的国际银行家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他的影响力遍及很多金融机构和银行家他们包括:保罗.沃伯格和菲利克斯.沃伯格兄弟、奥图.坎路易斯.马保亨利.麦金萨雅各布和莫提墨.谢夫兄弟以及赫伯特.李曼。豪斯在欧洲有着同样强大的银行家和政治家圈子。”[6.6]

    1917年威尔逊委托豪斯组织了名叫“调查”(The Inquiry)的班子来负责未来和平协议的制定问题。1919年5月3o日爱德蒙.罗斯切尔德男爵在法国巴黎的一家宾馆召集了一个会议参加者包括 “调查”小组成员和英国圆桌会议(The Round Tab1e)的成员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整合英国和美国的精英分子的力量。6月5日这些人再次开会最后决定还是组织形式分离统一协调行动比较有利。6月17日豪斯作为召集人在纽约起成立了“国际事务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1 affairs)1921年7月21日豪斯将“国际事务协会”改组为“外交协会”(net affairs)“调查”的成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美国代表和参与建立美联储的27o名政界和银行界精英加入了该协会华尔街的银行家慷慨解囊一个致力于控制美国社会和世界政治的组织由此诞生了。

    当罗斯福还是威尔逊手下的海军部助理部长的时候就拜读了豪斯的《菲利浦.杜:管理者》并且深受启。书中所描述的“温和的独裁者”恰是罗斯福后来真实的写照。当罗斯福当选总统后豪斯立刻成为白宫不可或缺的高参。

    罗斯福的女婿在他的回忆录写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是罗斯福自己想出了很多主张和办法来使美国受益。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他的大多数想法他的政治‘弹药’都是外交协会和主张世界单一货币的组织事先为他精心炮制好的。”[6.7]

    保罗.沃伯格之子银行家杰姆斯.沃伯格曾任罗斯福的金融顾问也是外交协会成员他在195o年2月17日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上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世界政府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唯一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政府究竟是经由(和平的)共识或是(武力的)征服来产生。”[6.8]

    芝加哥论坛报195o年12月9日的一篇社论指出:“(外交)协会的成员对社会具有着远比普通人大得多的影响力。他们用财富、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的优势所建立起来的高人一等的地位把这个国家引向经济破产与军事崩溃的道路。他们应该看看他们的双手那上面沾满着上一次战争已经阴干的和最近一次战争仍然鲜红的血迹。”[6.9]

    1971年路易斯安娜的众议员约翰.罗瑞克(John Rarick)这样评价道:“外交协会致力于建立一个世界政府得到了最大的几家免税基金会从财政上支持它挥舞着权力和影响力的大棒在金融、商业、劳工、军事、教育和大众传媒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每一个关心致力于保护和捍卫美国宪法和自由商业精神的好政府的公民都因该了解它(外交协会)。我们国家捍卫知情权的新闻媒体一向在揭露丑闻方面非常有进攻性但是在涉及外交协会及其成员活动方面始终保持着令人疑惑的沉默。外交协会是一个精英组织。它不仅在政府的最高决策层面上拥有着权力和影响力来保持自上而下的压力它还通过资助个人和机构从下面往上施加压力来支持把主权的宪法共和国变成一个独裁的世界政府的仆从。”[6.1o]

    外交协会对美国政治具有着绝对的影响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除了3人例外,几乎所有总统候选人都是该协会会员。几十年来两党轮番执政而政府的政策之所以能够保持一致是因为外交协会的成员把持了政府中几乎所有重要职位。从1921年以来绝大多数的财政部长都由该协会包办了艾森豪威尔以降的国家安全顾问基本就是由该协会内定除此之外外交协会还产生了14个国务卿(1949年以来包办了所有国务卿人选)11个国防部长和9个中央情报局局长。

    从这个角度来看外交协会就是美国精英们的“中央党校”。“一旦外交协会的核心成员决定美国政府的某项特定政策后外交协会规模庞大的研究机构就开始全运转他们推出各种理性的和感性的论点来加强新政策的说服力。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去混淆和贬低任何反对意见。”[6.11]

    每当华盛顿的官场上出缺(重要位置)白宫先播打的就是纽约外交协会的电话基督教科学缄言报声称几乎半数的外交协会成员都曾被邀请进入政府或担任政府的咨询顾问。

    外交协会的成员已有36oo名之众成员必须是美国公民包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银行家大公司的领导层高级政府官员媒体精英知名的大学教授顶尖智库的智囊军队的高级将领等。这些人组成了美国政治精英的“坚强核心”。

    在美国主流媒体“舆论导向”方面1987年的外交协会报告中指出有多达262名记者和传媒专家是其会员这些人不仅是“解读”政府的外交政策更是在“制定”这些政策。外交协会的成员把持了netBnetbsp; 在报纸方面:外交协会成员控制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日报》、《巴尔的摩太阳报》、《洛杉矶时报》等大报。

    在杂志领域外交协会成员控制着:《时代》、《财富》、《生活》、《金钱》、《人物》、《娱乐周刊》、《新闻周刊》、《商业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读者文摘》、《富布斯》、《大西洋周刊》等主流杂志。

    在出版领域外交协会成员控制着:迈克米兰、蓝德、西蒙舒斯特、哈波兄弟、麦格罗.希尔等最大的出版公司。[6.12]

    美国参议员威廉.金纳(ap;Jenner)曾说过:“今天在美国通向独裁的道路可以完全合法化国会、总统和人民既听不到也看不见。从表面上看我们有一个宪法之下的政府但是在我们政府和政治系统之中还有一种权力它代表着‘精英们’的观点他们认为我们的宪法已经过时了时间在他们一边。”

    美国的内外事务的决定权已经不在民主与共和两党的手中而掌握在级精英俱乐部的小圈子里。

    6.2国际清算银行:中央银行家的银行

    著名的货币专家弗兰兹.皮克曾经说:“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将成为国家的命运。”

    同样世界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决定着世界的命运。

    尽管国际清算银行实际上是世界最早成立的国际银行组织但它却刻意保持着低调几乎不被公众所注意因此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工作非常不足。

    除了8月和1o月每年有1o次来自伦敦、华盛顿和东京的一批衣冠楚楚神秘人士来到瑞士的巴塞尔然后悄然住进尤拉宾馆(eu1er hote1)。他们来参加的是世界上最秘密、最低调但影响重大的定期会议。这十几个人每人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和秘密的专线电话通往各自的国家。3oo多人的固定团队为他们提供从司机、厨师、警卫、信差、翻译、记、秘书和研究工作的全套服务同时配备给他们的还有级计算机全封闭的乡村俱乐部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

    能够加入这个级俱乐部的人有严格限制只有那些制定各国每日利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的中央银行家才有资格加入。他们包括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瑞士国家银行和德国中央银行的董事们。这个机构拥有4oo亿美元的现金各国政府债券和相当于世界外汇储备总量1o%的黄金其黄金拥有量仅次于美国国库。仅出借黄金所带来的利润就可以完全支付银行的全部开销。每月的秘密会议的目的旨在协调和控制所有工业国的货币活动。

    国际清算银行的总部大楼拥有能抵御核袭击的地下建筑完备的医院设施三套冗余的防火系统即使在生大火的情况下也不必动用外来的救火人员。大楼的最高层是一个豪华的餐厅仅供这十几个参加“巴塞尔周末”的级贵宾使用。站在餐厅的巨大玻璃望台上极目四望德国、法国和瑞士三个国家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

    在大楼的计算机中心所有计算机都有专线直接连接各个国家中央银行的网络国际金融市场的数据可以实时显示在大厅的屏幕上。18个交易商不间断地处理着欧洲货币市场上的短期贷款交易。另一层的黄金交易商则几乎就是永远在电话上交割着中央银行间的黄金头寸。

    国际清算银行在各种交易中间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因为所有的贷款和黄金交易都有各家中央银行的存款作为抵押在交易中国际清算银行收取高额的手续费。问题是为什麽这些中央银行愿意把这些并不复杂的业务呢交给国际清算银行来做并任由它赚取极高的手续费呢?

    答案只有一个:秘密交易。

    国际清算银行成立于193o年席卷世界的大萧条正处在最严重的时期而国际银行家们已经开始构思一个美联储的放大版建立一个中央银行家的银行。根据193o年的海牙协议它的运作完全独立于各国政府无论战争或和平时期完全免于向各国政府缴税。它只接受各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并对每一笔交易收取可观的费用。当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和动荡的3o和4o年代欧洲各国的中央银行纷纷把自己的黄金储备存放在国际清算银行相应地各种国际支付和战争赔偿也都经由国际清算银行来进行结算。

    整个计划的策划者是德国的雅尔玛?沙赫特(hja1mar schacht)就是这个沙赫特曾于1927年与纽约美联储的斯特朗和英格兰银行的诺曼共同密谋策划1929年的股市暴跌。他在193o年开始追随纳粹信仰。他所设计的国际清算银行其目的就是提供一个可供各国中央银行家为了一些秘密的资金调动提供难以追踪的平台。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美国的国际银行家正是通过这个平台为纳粹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扶持以帮助德国将战争尽可能拖得更长一些。

    在德国对美国宣战之后大批美国的战略物资打着中立国的旗号先运往法西斯的西班牙再转运德国。其中的金融业务很多都是经由国际清算银行结算的。

    国际清算银行的董事会竟然是由交战双方的银行家所组成美国的托马斯.麦奇立克(Thomas mckittrick)与纳粹德国工业托拉斯I.g.Farben的脑人物赫曼.施密茨(hermann shmitz)德国银行家冯.克特.施罗德男爵德国帝国银行的沃塞.方克(ap;Funk)和埃米尔.普尔(emi1 pauh1)一起担任董事后两位甚至是希特勒亲自提名的。

    1938年3月当德军占领奥地利后大肆洗劫了维也纳的黄金这些黄金与后来在捷克和被德国占领的其它欧洲国家所抢劫的黄金一起被存放在国际清算银行的金库之中。纳粹德国的董事禁止在清算银行的董事会上讨论这一议题。其中捷克的黄金在德国占领之前已经被转移到英格兰银行纳粹占领军迫使捷克银行向英格兰银行索取这笔黄金英格兰银行的诺曼立刻照办了这批黄金被德国用来购买了大批战略物资。

    当消息被一名英国记者披露出来立刻引起了舆论的关注。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麦金萨亲自给英国财政部长约翰.西蒙打电话核实情况西蒙百般推诿。后来相张伯伦被问及此事时张伯伦的回答是没有的事。原来张伯伦乃是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mperia1 netdustries)的大股东而该公司和纳粹德国的I.g.Farben是密切的商业伙伴。

    美国财政部派到国际清算银行核查情况的科克然(net)是这样描述国际清算银行敌对国家的董事之间的关系的:

    “巴塞尔的气氛完全是友好的。大多数中央银行家彼此熟识已经多年大家的重聚是一件令人愉快和有很高利润的事。他们有人提出应该放弃彼此的相互诘难大家或许应该和罗斯福总统一起去钓钓鱼克服大家的骄傲和复杂的情绪而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当前复杂的政治关系简单化。”[6.13]

    后来英格兰银行被迫承认捷克黄金被转交德国的事实他们的解释是那只是技术上的操作黄金实物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英国。当然由于国际清算银行的存在输送黄金给纳粹德国只需要在清算银行的账目上改动几个数字就可以了。人们不得不佩服雅尔玛?沙赫特在193o年就能设计出如此巧妙的金融平台来支持德国未来的战争。

    194o年美国人麦基垂克(Thomas h.mckittrick)被任命为国际清算银行的总裁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任英美商会主席精通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与华尔街关系密切曾对德国进行过大量贷款业务。他上任后不久曾到柏林和德国中央银行和盖世太保举行过秘密会议讨论一旦美国与德国进入战争状态银行业务应该如何继续进行。

    1941年5月27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在财政部长莫金撒的要求之下给美国驻英国大使电详细调查英国政府和纳粹控制下的国际清算银行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让莫金撒大为光火英格兰银行的诺曼一直是国际清算银行的董事。其实美国、英国和法国的银行机构与他们在战场上的死敌德国人在清算银行的董事会里确是友好而亲切的这种古怪的关系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1942年2月5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2个月美国已经全面进入对德战争奇怪的是德国中央银行和意大利政府同意由美国人麦基垂克继续担任国际清算银行的总裁直至战争结束而美联储仍然与国际清算银行保持业务来往。

    英国工党一直对英格兰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的不清不白的关系持怀疑态度多次敦促财政部有个说法财政部解释说:“这个国家在国际清算银行拥有多种权利和利益这些安排都是基于各国政府之间的协议。切断与该银行的关系不符合我们的最佳利益。”在一个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连国家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都随时可以废弃的时代英国财政部却严守各国银行家之间的协议让人不能不“佩服”英国人对法律的“认真态度”。问题是在1944年人们最终现了德国获得了清算银行绝大部分红利英国的大方又不禁让人生疑。

    1943年春天麦基垂克“不顾个人安危”往来于各交战国之间。尽管他既不是意大利公民又不是美国外交官意大利政府仍然给予他外交签证并由希姆莱的秘密警察全程护卫着来到交战国都罗马然后经由里斯本搭乘瑞典船只回到美国。4月他来到纽约与美联储官员进行磋商然后他手持美国护照前往德国都柏林向德国中央银行的官员传达机密的金融情报和美国高层的态度。

    1943年3月26日加州众议员杰瑞.沃里斯(Jerry Voorhis)在众议院提出调查国际清算银行的提案试图搞明白“一个美国公民担任由轴心国设计和运作的银行总裁的原因”美国国会和财政部都没有兴趣进行调查。

    到了1944年1月另一个“好事”的众议员约翰.考斐愤怒地表示:“纳粹政府有85oo万瑞士金法郎存在国际清算银行。大多数董事都是纳粹官员而我们美国的金钱却在一直流向那里。”[6.14]

    人们一直不理解为什麽瑞士能在四面战火的环境下保持着“中立”而同样弱小的比利时、卢森堡、挪威、丹麦即使想保持中立也难逃纳粹的铁蹄。其实问题就在于国际清算银行位于瑞士它的实际功能就包括美英的银行家向德国提供战争融资以便使战争打得更长一些。

    1944年7月2o日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废除国际清算银行的议题终于摆到了桌面上。凯恩斯和怀特(harry dexter hite)这两位总设计师考虑到国际清算银行在战争中的种种可疑行为开始都曾支持废除该银行但他们的态度很快久生了变化。当凯恩斯敲开美国财政部长莫金撒的房门时莫金撒吃惊地看着平素态度和风范都无可挑剔的凯恩斯情绪激动满脸涨红他用尽可能平和的口气说他认为国际清算银行应该继续保持运作直到新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凯恩斯夫人也在一边游说莫金撒。当觉察到莫金撒承受了要求解散国际清算银行的巨大政治压力时凯恩斯退一步承认该银行应该关闭但是关闭的时机也很重要。莫金撒则坚持“越快越好”。

    沮丧的凯恩斯回到自己的房间立刻召集了一个英国代表团的紧急会议会议开到凌晨2点凯恩斯亲笔草拟了一封致莫金撒的信要求国际清算银行继续运作。

    第二天的会议上莫金撒的代表团令人吃惊地通过了解散国际清算银行的决议。当得知这一决定时麦基垂克立即给莫金撒和英国财政大臣写信强调战争结束后国际清算银行仍然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他同时又表示国际清算银行的账目不能公开。事实上它的账目从193o年到现在的76年中从未向任何政府公开过。

    尽管麦基垂克在战争中的种种可疑行径他却备受国际银行家们的欣赏他后来被洛克菲勒任命为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副总裁。而国际清算银行最终也没有被解散。

    战后国际清算银行的活动更加隐秘。它是由一个被称之为“核心俱乐部”的六七个中央银行家组成其中有美联储、瑞士国家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意大利银行、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的董事们法国银行和其它国家的中央银行被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

    “核心俱乐部”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把各国政府坚决排除在国际货币决策过程之外。瑞士国家银行本来就是私有银行完全不受政府控制。德意志联邦银行几乎和瑞士银行一样我行我素在利率变动这样重大的决策上也完全不和政府打招呼它的总裁普尔甚至不愿坐政府安排的飞机到巴塞尔开会他宁愿自己座他的豪华轿车到瑞士。美联储虽然受政府一定程序的制约但是在货币问题决策上白宫和国会完全无缘致啜。意大利银行在理论上必须接受政府控制但它的总裁从来就是和政府不咬弦1979年政府甚至威胁要逮捕意大利银行总裁帕罗.巴非(pao1o Baffi)在国际银行家们的压力之下政府却没之奈何。日本银行的情况较为特殊但在8o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崩溃之后大藏省对日本中央银行的干预被形容成罪魁祸日本银行趁此机会挣脱了政府的钳制。英格兰银行被政府看得很紧但他的总裁都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所以也被算作核心成员。

    法国银行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它被看成是政府的傀儡被坚决排除在核心之外。

    6.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

    “他们会说ImF非常傲慢。他们会说ImF从来不曾真正倾听它所致力帮助的展中国家的呼声。他们会说ImF的决策是秘密的和不民主的。他们会说 ImF的经济‘疗法’经常使问题更加恶化–使(经济展)缓慢恶化为不景气从不景气恶化为衰退。他们说的不错。我从1996年到(2ooo年)9月担任世界银行的席经济学家经历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亚洲金融风暴、拉美和俄罗斯金融危机)。我亲眼目睹了ImF和美国财政部对这次危机的措施我被惊呆了。”[6.15]

    前世界银行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1itz)作为世界银行的席经济学家在世界银行和ImF的2ooo年年会前一周表了这一针对这两个最大国际金融机构的强烈抨击他当即被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强制退休”了。其实开掉斯蒂格利茨的不是沃尔芬森而是美国财政部部长萨摩斯(Larennetbsp;summers)而美国财政部拥有世界银行17%的股份拥有世界银行行长的任免权和一票否决权在事实上控制着世界银行的运作。萨摩斯对斯蒂格利茨厌倦到了无法忍耐的程度他甚至不愿强制斯蒂格利茨默默地退休而一定要动用“赶走”(Remova1)的极端形式来羞辱斯蒂格利茨。

    斯蒂格利茨于2oo1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还曾担任克林顿总统的席经济顾问。

    问题不是出在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水平不够而是出在他的“政治立场”有问题主要是对国际银行家分外热心的“全球化”持消极态度。他对这两家国际金融机构的评价和见解当然是建立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但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制造和利用这些问题”正是这两家金融机构的使命。

    斯蒂格利茨完全不相信“阴谋论”的观点同样的在世界银行和ImF工作的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工作人员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方面的人员也不认同他们的工作中存在任何“阴谋”。事实上从操作层面(operation Leve1)上看所有的工作完全是科学和严谨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出处每一种算法都有科学分析每一个方案都有成功的案例如果说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存在着“阴谋”那确实是冤枉了换任何人用同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都会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

    这正是高手设计的高明之处!细节和操作完全透明化科学化几近无懈可击而真正的“阴谋”出在政策层面(po1inetbsp;Leve1)上。经典战例就是波兰和前苏联的经济转型效果大相径庭。

    哈佛教授杰佛瑞.萨克斯(Jeffrey sachs)索罗斯与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花旗银行副总裁安诺.鲁丁(anno Ruding)一同炮制了“振荡疗法”。索罗斯自己是这样总结这一疗法的:

    “我考虑到必须展现出政治体制变化会导致经济改善。波兰就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地方。我准备了一些列广泛的经济改革措施它包括3个组成部分:看紧货币、调整结构和债务重组。我认为三个目标同时完成要好于单独实施。我主张一种宏观经济的债务与股份置换。”

    结果在波兰“振荡疗法”实施的过程中美国财政部和国际银行家在金钱上给予了实质性地支持在大笔金钱的“输血”下波兰的“振荡疗法”大见成效。

    等到“北极熊”被经济“大夫”们放上手术台上一阵开膛破肚之后美国的援助和国际银行家们原本答应好的金融“输血”却嘎然而止病人的下场可想而知。难怪萨克斯教授大呼“冤枉”明明被波兰案例验证过的成功“手术”却出了意外“北极熊”病人竟然一命呜呼了。

    其实波兰“振荡疗法”的成功原本就是一个套儿这种“政策层面”上的阴谋就不是萨克斯和斯蒂格利茨教授在“操作层面”上所能理解的了。

    在布雷顿体系设计之初这两家金融机构的建立为的是确立美元的世界货币霸权地位。国际银行家废除金本位的理想分为三大步骤来实现罗斯福在1933 年废除了传统的金本位体系后黄金与美元的直接兑换关系(go1d standard)被黄金间接兑换(go1d exnetdard)所取代完成了废除黄金的第一步。在国际流通市场中外国的美元持有者仍然可以将美元兑换成黄金。而布雷顿体系更进了一步用美元兑换(do11ar exnetdard)取代了黄金被黄金间接兑换即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只有外国中央银行才能拿美元兑换黄金黄金进一步被挤出了货币流通领域自此废除黄金完成了第二步。

    ImF和世界银行都是由美国实际控制ImF是欧洲人坐头把交椅为了防止局面失控美国财政部设计了在诸多重大议题上必须达到赞成票85%以上才能实施的条款从而相当于赋予了美国财政部(17%投票权)一票否决权。而在世界银行由于是美国财政部挑选行长在完全掌握人事权的情况下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以便提高“效率”。这就是玩“政策设计”和仅局限于“操作流程”二者之间层次的落差。

    布雷顿体系的总设计师凯恩斯还构思出一个更“精彩”的概念:“特别提款权”(spenetg Rights)来构筑未来的世界货币框架“特别提款权”就是所谓的“纸黄金”以弥补美国由于长期的入不敷出所造成的黄金实物短缺。这可是人类历史上一项空前的“明”人为地规定某种“纸币”永不“贬值”等同于黄金但永远不能兑换成黄金。这个概念在1969年美国生严重的黄金支付危机时被“隆重推出”但是仍然没能挽救美元与黄金兑换关系的国际承诺的崩溃。布雷顿体系解体之后“特别提款权”又被重新定义与“一篮子”货币汇率挂钩。至今这一凯恩斯4o年代就构想出来的“世界货币”也没能挥太大用场。

    当1971年尼克松宣布中止黄金与美元关系后ImF和世界银行的历史使命其实就已经终结了不过国际银行家很快就为它们找到了新的定位:“帮助”展中国家进行“全球化”。

    在斯蒂格利茨被解雇之前他拿到了大量世界银行和ImF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显示了ImF要求接受紧急援助的国家签署多达111项秘密条款其中包括出售受援国的核心资产:自来水、电力、天然气、铁路、电信、石油、银行等;受援国必须采取具有极端破坏性的经济措施;在瑞士银行里为受援国的政治家开设银行账户秘密支付数十亿美元作为回报。如果这些受援国政治家拒绝这些条件他们在国际金融市场将休想借到紧急贷款。

    这就是为什麽国际银行家最近对中国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无附加条件贷款愤怒异常的原因中国为这些走投无路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斯蒂格利茨透露所有的国家都有同一类药方等着他们:

    第一副药:私有化。更准确地说是“贿赂化”。受援国领导人在只要同意贱价出让国有资产他们将得到1o%的佣金全部付到瑞士银行的秘密账户上。用斯蒂格利茨的话说“你会看到他们的眼睛瞪大了”那将是数十亿美元的巨款!当1995年历史上最大的贿赂生在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时“美国财政部认为这好极了因为我们需要叶利钦当选。我们不在乎这是否是一场腐败的选举。我们希望钱涌到叶利钦那里。”

    斯蒂格利茨并非是一名阴谋论者他只是一位正直的学者当他看到由于空前的腐败造成俄罗斯经济产出几乎下降一半全国陷入严重衰退时作为经济学家良知和正义感使他对世界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卑劣伎俩非常不感冒。

    第二副药:资本市场自由化。从理论上讲资本自由化意味着资本自由地流入和流出。可是亚洲金融风暴和巴西金融危机的实际情况是资本自由流入来爆炒房地产、股市和汇市。在危机来临之际资本只是自由地流出再流出被斯蒂格利茨称为“热钱”的投机资本总是最先逃跑受灾国的外汇储备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就被吸干。ImF伸手救援的条件包括紧缩银根将利率提高到3o%、5o%、8o%的荒谬程度这样高的利息只会无情摧毁房地产价值破坏工业生产能力吸干社会多年积累的财富。

    第三副药:市场定价。当半死不活的受灾国被ImF拖到这步田地时ImF又提出对食品、饮用水和天然气等老百姓日常必须的产品大幅提价最终的结果完全可以想象大量的市民示威甚至暴动。1998年印尼由于ImF削减了食物和燃料的补贴爆了大规模暴动。玻利维亚由于水价上涨导致市民暴动。厄瓜多尔由于天然气价格飞涨引起了社会骚乱。而这一切早就被国际银行家们掐算好了用他们的术语这叫做“社会动荡”(sonetrest)。而这种“社会动荡”有一个非常好的作用那就是资金像受惊的鸟儿四散奔逃而留下一片极其低廉的资产等待着早已垂涎三尺的国际银行家的血盆大口。

    当埃塞俄比亚第一位民主选举的总统在危机中接受世界银行和ImF的援助时却被迫将这些援助款项存到她在美国财政部的账户上只拿到4%微薄的利息与此同时却不得不向国际银行家以12%的高利借款来救济饥肠辘辘的人民。当新总统向斯蒂格利茨乞求动用世界银行和ImF的援助款来救灾时斯蒂格利茨却只能拒绝他的要求。这是对人类良知的残酷考验斯蒂格利茨显然不能承受这样的折磨。

    第四副药:缩减贫困策略:自由贸易。在这样的境况之下斯蒂格利茨将To的自由贸易条款比作“鸦片战争”。斯蒂格利茨尤其对“知识产权”条款感到愤慨以这样高的“知识产权”“关税”来支付西方国家制药厂所生产的品牌药品无异于“将当地人民诅咒致死他们(西方制药公司)根本不在乎人民的死活”。

    在斯蒂格利茨看来ImF、世界银行和To都是一个机构外的不同牌子而已。ImF对市场开放的苛刻条件甚至过了官方的To。[6.16]

    2oo4年出版的《经济刺客的自白》(netetan)则从实践者的角度为斯蒂格利茨的观点加上了精彩的脚注。

    该书的作者约翰.伯金斯(John perkins)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国际银行家对展中国家进行的不宣而战的秘密金融战争的始末。作为当事人作者于6o年代末被美国最大的间谍机构nsa(国家安全局)所招募在经过一些列的测试之后作者被认为是非常合适的“经济刺客”的人选。为了防止暴露身份作者被一家国际知名的工程公司作为“席经济学家”派往世界各国去进行“经济刺客”的工作一旦作者计划败露由于完全没有官方背景当事国只能归罪于私人公司的贪婪。作者的工作就是游说展中国家向世界银行大量举债债务要远远高于实际需求以确定债务必将出现无法偿还的情况。为了让当政者尝到甜头数亿美元的金钱贿赂随时现金支付。当债务无法清偿时世界银行和ImF代表国际银行家去索要“所欠的鲜血淋漓的那一磅肉”条件就是出让国家重要资产供水系统、天然气、电力、交通、通讯等产业。

    如果“经济刺客”的工作不见效则派出中央情报局的“豺狗”(Jacka1)去刺杀国家领导人如果“豺狗”也失败了最后就是动用军事机器动战争。

    1971年作者被派往印尼成功地完成了“经济刺客”的任务导致印尼严重负债。后来作者又前往沙特亲自操盘了“石油美元回流美国” (Renetg of petrodo11ar)的计划为基辛格后来成功游说沙特,离间opec组织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作者又前往伊朗、巴拿马、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屡立奇功。当2oo1年911事件让作者痛楚地感觉到美国遭世人痛恨正是由于像他这样一批“经济刺客”的出色工作时作者终于决心说出真相。纽约各大出版社竟无人敢出版他的自传原因就是书中的内容太具有爆炸性。他写书的事很快在“圈子里”传开了一家国际著名公司以高薪聘请他“坐冷板凳”条件就是不要表该书这算是一种“合法”的贿赂。当2oo4年作者顶着风险和压力出版该书后几乎一夜之间该书就成为美国最畅销的小说。之所以选择小说形式也是出于不得已出版社担心如果以纪实体出现的话难免招惹无妄之灾。[6.17]

    6.4统治世界的精英集团

    我们最好自下而上地来建造“世界秩序的大厦”而不是相反。终结国家主权(的工作)可以用一点一点进行蚕食的办法这会比老办法更快地达到我们的目的。[6.18]

    里查德.加纳《外交事务》杂志1974年4月

    1992年7月16日当克林顿在民主党大会上接受竞选总统提名后表了一番并无新意的有关团结、理想、人民和国家之类的高调。但是在演讲结尾克林顿突然提到了他在乔治城大学读书时代的恩师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卡洛.奎格雷(netbsp;Quig1ey)对他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与肯尼迪总统对他的影响相提并论[6.19]。克林顿在随后的总统生涯里反复提到卡洛.奎格雷的名字那麽究竟卡洛.奎格雷的什麽主张让克林顿如此刻骨铭心呢?

    原来奎格雷教授是研究英美秘密精英组织的权威他认为这些秘密组织决定性地影响了世界上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换句话说奎格雷教授是一位“阴谋论”大师。

    奎格雷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在布鲁金斯智库、美国国防部、海军部任职并与众多中央情报局的高官过从甚密。作为“圈内人”的奎格雷曾大量接触最高机密的文献和秘密档案他对英美极少数统治精英对全世界命运安排的“理想”并不反感只是对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持有保留态度再加上他的研究晦涩深奥所以并没有遭到“主流”学者的围剿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他长达2o多年的研究工作中接触过大量绝密文献美国史学界没有第二个人有机会重复他的研究所以他的著作鲜有挑战者只要他的学说不危及同时代的当权者精英圈子也没有必要动他。

    在奎格雷教授看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协会,美国外交协会(cFR)彼尔德伯格俱乐部(Bi1derberg group)三边委员会(Tri1atera1 netission)显然是世界政治精英操纵世界局势的核心组织。拥有36oo名会员的外交协会相当于美国的“中央党校”加入该协会就等于迈进美国政界的大门成为未来世界政策的制定者。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加上了欧洲的精英分子而拥有325名会员的三边委员会加上了日本和其它亚洲国家的精英分子。美国外交协会的重量极成员往往也是其它组织的成员。这些组织中的精英们包括叱诧世界风云的重量级人物: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Jp摩根国际委员会的戴维? 洛克菲勒、纳尔逊?洛克菲勒、英国菲利普王子、在肯尼迪总统政府内任美国国防部长后来又任世界银行总裁的麦克纳马拉、英国前相撒切尔夫人、法国前总统(和欧洲宪法的主要制订者)德斯坦、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还有就是一代宗师凯恩斯。国际银行家正是这些组织幕后的大老板罗斯切尔德家族主持了很多届彼尔德伯格会议。1962年和1973年在瑞典度假圣地萨尔特舍巴登的会议由沃伯格家族主办。

    正在读大学的克林顿听了恩师的指点立刻悟出要想在政界出人头地个人奋斗注定会失败必须进入权力核心的圈子才能达到“好风凭借力任我上青云”的境界。

    果然克林顿先后加入了三边委员会和外交协会还是“罗德学者”(Rhodes scho1ar)这是一个专门培养未来“世界政府”重要“干部”的培训班。克林顿在1989年加入外交协会1991年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又出现在当年在德国召开的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上[6.2o]要知道美国有众多的大州州长削尖脑门儿想要参加这个“级精英聚会”果然仅1年之后名不见经传的偏远的阿肯色州州长克林顿竟然击败了英名赫赫的老布什而当选总统难怪克林顿对恩师的教诲念念不忘。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Bi1derberg group)

    “如果那些年我们就向公众开放我们就不可能为世界制定展计划。不过世界越来越复杂并准备向世界政府迈进。由知识精英和世界银行家组成的国家主权实体肯定好过过去数世纪实践的国家自决。”[6.21]

    戴维.洛克菲勒1991年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名字取自荷兰一家旅馆由荷兰的伯恩哈德亲王(prinnethard)于1954年一手创立。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是美国外交协会的“国际版”由美国和欧洲的银行家、政治家、商业领袖、媒体巨擎和著名学者所组成。他们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由罗斯切尔德和洛克菲勒逐一捡选出来的这些人很多同时又是美国外交协会、朝圣协会(pi1grims sonetd Tab1e)、和三边委员会的成员。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是包括欧盟在内的几乎所有欧洲联合机构的策源地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世界政府。[6.22]

    该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神秘”。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总部设在荷兰西部的莱顿市(Leiden)甚至还有电话号码。但没有网站。少数独立侦探如英国的东尼?戈斯林(Tony gos1ing)或美国的詹姆斯?塔克(James Tucker)要费尽心机才能获得有关彼尔德伯格会议位址和议程的消息,塔克跟踪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长达3o年。塔克出版了一本关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书。历史学家皮埃尔?维勒马雷斯特(pierrede Vi11emarest)和记者威廉?沃尔福(ap;o1f)已经联合出版了《拒不让公众了解的事实和纪事》(Fanetied to the pub1ic)其中卷1和卷2讲述了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秘密展史。比利时社会学家吉尤因斯(geoffrey geuens)所著的一本书有一章也是专门讲述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

    欧洲委员会(european netission)前副主席、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成员达维格农(etienne davignon)坚持说“这不是资本家操纵世界的阴谋”。法国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加入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长达近3o年的蒂埃里.蒙布利亚尔(Thierryde montbria1)说这只不过是个“俱乐部”而已。例如彼尔德伯格2oo2年会议的正式新闻稿说“俱乐部的唯一活动是举行年会。会上不提出任何决议也不进行投票不表任何政策声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只是一个“灵活、非正式的小型国际论坛。与会者在论坛上可以表各种不同的观点增进彼此了解。”

    英国经济学家威尔?赫顿(i11 hutton)说每届彼尔德伯格会议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制定世界政策的前奏”他的这个说法相当接近事实。彼尔德伯格会议上做出的决定稍后会成为8国峰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既定方针。

    媒体在彼尔德伯格俱乐部面前总是温顺得像沈默的羔羊。2oo5年《金融时报》以典型的手法抢先报道对沸沸扬扬的阴谋论淡化处理。

    事实上任何质疑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俱乐部的人都会被嘲笑成阴谋论者。英国议员或美国决策者等彼尔德伯格俱乐部成员说它“只不过是一个讨论问题的地方”一个人人都可以“自由表意见”的论坛。

    恩达尔(Fap;engdah1)在其《百年战争:英美石油政治和新世界大战》(a netg1o amerinetd the ne or1d ar)一书中详细讲述了1973年在瑞典召开的彼尔德伯格会议上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辛秘。在布雷顿体系崩溃之后的最初几年里美元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的信誉和价值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在世界金融风暴之中随风而逝。当时的国际银行家还远未做好世界货币的准备工作思想和理念也极度混乱1969年“隆重”推出的世界货币“特别提款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根本无人问津。眼看局面即将失控国际银行家们在1973年的彼尔德伯格会议上紧急磋商试图遏制当时世界金融的危局重新挽救美元的信心。美国的金融战略家沃特.雷维(ap;Levy)提出了一个大胆而惊人的计划放手让世界石油价格暴涨4oo%并规划如何从中牟取暴利。

    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的84名成员参加了是次会议。恩达尔得出的结论是:

    这些权贵聚集在彼尔德伯格目的是使权力平衡重新向有利于美国金融利益和美元的方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决定利用他们最珍视的武器-全球石油供应的控制权。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政策就是引全球石油禁运迫使全球油价激增。从1945年起按照国际惯例世界石油以美元定价原因是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着战后石油市场。因此全球油价突然上涨意味著世界对美元(用以购买必需的石油)的需求相应激增从而稳定美元货币的价值。[6.23]

    基辛格用“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流入”来形容油价飙升的结果。

    三边委员会

    “我们的国家能够拥有伟大的民主制度我们也能够创造大量的财富并使它们积聚在极少数人手中但是我们不可能两者同时拥有。”

    路易斯.布兰德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布热津斯基(Zbignie Brzezinski)显然是三边委员会的核心人物也是戴维.洛克菲勒的智囊。在他的建议下洛克菲勒决心将“将世界上最优秀的大脑整合起来解决未来的问题”。该想法在1972年初被次提出并在1972年的彼尔德伯格年会上被“集体”广泛讨论并接受下来。

    布热津斯基在197o年出版了著名的《两个时代之间》(Beteen Toages)呼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政府该书被认为是三边委员会的“圣经”。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理所当然地“慷慨解囊”从财务上大力支持三边委员会的运作。

    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均是北美、西欧和日本的一些大银行家、大企业家和著名的政界人物纽约、巴黎、东京分别设了三个总部由这三个地区各出一人担任主席。纽约总部的主席理所当然是戴维?洛克菲勒先生。布热津斯基便成为这个总部主持日常工作的执行主任。

    布热津斯基曾向戴维?洛克菲勒力荐时任佐治亚州州长的卡特加入三边委员会卡特在戴维洛克菲勒亲自提名下被破格吸纳进三边委员会。这是他五年后能跨上白宫的台阶所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大步也是他和布热津斯基成为莫逆之交的基础和开端。

    年青时代的克林顿在恩师奎格雷的指点之下一直努力向三边委员会和外交协会等组织积极靠拢最终实现了他的总统梦。

    三边委员会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一样都是美国外交协会的外围机构最机密和最重要的决策只是在伦敦和华尔街极少数人的圈子里敲定下来。三边委员会和彼尔德伯格俱乐部起到的是“统一思想”、“协调步伐”的作用。

    三边委员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政府”和“世界货币”的宏伟理想最终为一个伦敦-华儿街轴心控制之下的“新世界秩序”铺平道路。1975年三边委员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在一份名为《重塑世界贸易与金融概要》(an out1ine for Remaking or1d Tradeand Finance)报告中指出:“紧密的三边(美、欧、日)合作维护和平管理世界经济培育经济展和减少世界贫困将增加和平过渡到一种世界系统的机会。”

    三边委员会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吸纳了当时的经济后起之秀日本的诸多知名企业家和银行家扩充了“世界精英”的基础。国际银行家们非常懂得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对未来的“世界政府”“世界货币”和“世界税收”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性。后来随着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逐步展起来这些地区的“精英分子”也成为国际银行家们青睐的对象。

    问题不是一个“世界政府”到底好不好而是谁主导这个“世界政府”它是否能真正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富裕和社会进步。从2oo多年来的社会实践来看普罗大众似乎指望不上“精英们”的许诺。

    经过许许多多的战乱和衰退小老百姓们终于搞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经济自由政治自由只是摆设;没有经济平等民主制度也就失去了根基成了任金钱玩弄的道具。

    如果说自由的本质就是人民能够拥有选择的权力那么未来的“世界政府”的道路只有一条“世界精英”已经替世界人民选择了好了。按照保罗.沃伯格之子银行家杰姆斯.沃伯格的话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世界政府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唯一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政府究竟是经由(和平的)共识或是(武力的)征服来产生。”
本章结束
一定要记住丫丫电子书的网址:www.shuyy8.cc 第一时间欣赏《货币战争》最新章节! 作者:宋鸿兵所写的《货币战争》为转载作品,货币战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货币战争最新章节,而丫丫电子书又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货币战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货币战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丫丫电子书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货币战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货币战争介绍:
<货币战争>
破译美元的“达分奇密码
为什么你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
谁拥有美联储?
谁控制着美国的货币行权?
为什么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美军诺曼底登6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谁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统治者?
当心“世界统一zf 和世界统一货币”!
谁在做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霸盘生意”?
为什么房地产贷款增加越快,你手中的人民币就越不值钱?
为什么债务“货币化”与部分准备金制度注定了贫富分化?
为什么美国的国债和mBs 是在给中国人民“打白条”?
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声东击西?
他们将如何打垮中国的金融体系?
谁在“妖魔化”黄金?
为什么黄金是真正的“货币之王”?
为什么黄金是美元这个庞然大物的死穴?
战争已经开始,虽然看不见硝烟!
“只要让我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梅耶.罗斯切尔德
“我坚信银行机构对我们的自由的威胁比敌人的军队更严重。”
“如果美国人民最终让私人银行控制了国家的货币行,那么这些银行将先是通过通货膨胀,
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直到有一天早晨当他们的孩子们一觉醒过来时,他们
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家园和他们父辈曾经开拓过的大6。”
美国第3 届总统托马斯.杰弗逊
“银行想要杀了我,但我将杀死银行”
美国第7 届总统安德鲁.杰克逊
“我有两个主要的敌人:我面前的南方军队,还有在我后面的金融机构。在这两者之中,后
者才是最大的威胁。我看见未来的一场令我颤抖的危机正在向我们靠近,让我对我们的国家
的安危颤栗不已。金钱的力量将继续统治并伤害着人民,直到财富最终积聚到少数人手里,
我们的共和国将会被摧毁。我现在对这个国家安危的焦虑胜过以往任何时候,甚至是在战争
之中也是如此。”
美国第16 届总统林肯